中国交通需要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科技

上世纪80年代,低地板城市客车开始出现在欧洲城市,经过技术更迭,低地板城市客车已成为国际大都市地面公共交通的首选车型,也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

2003年我国制定了首个低地板城市客车国家推荐性标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推动了低地板城市客车的发展。但受到核心零部件的限制,车厢里台阶多、后轮罩间通道窄仍是目前包括欧美市场在内的低地板城市客车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乘坐安全与舒适性,尤其是无法满足城市公交乘坐人群日益老龄化的需求。

2020年开始,一种被称为“地铁巴士”的新型低地板城市客车在上海、福州等城市陆续投入使用。它将城市公交的便利性与地铁列车平整的地板融为一体,具有全平低地板和大通道等特点,从各类人群的需求痛点对公交车的车身结构布局进行了重新定义,得到各地老百姓的普遍认同和赞许。“地铁巴士”的背后,来源于我国近两年涌现出的一家高新企业 “原创性 引领性”的“黑科技”。

“黑科技”提升公交车“本质安全”水平

这种“黑科技”就是上海盘毂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轴向磁通电机,并以此为核心推出的四气囊独立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1821年法拉第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机就是轴向磁通电机,虽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核心优势,但因为材料、工艺等方面的难题,国内外一直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通过5年多默默无闻的研发,盘毂动力把“冷板凳”坐热,逐一攻克了各项难题,并完成了专用材料、工艺、设备的开发,申请专利数量达982项,在轴向磁通领域位列全球第一,率先实现了轴向磁通电机的产业化应用。在同等动力输出的情况下,盘毂动力轴向磁通电机比目前主流应用的径向磁通电机重量和体积减少一半以上,实现了资源与能源更高效的应用。

 

(轴向磁通电机)

根据《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客车结构要求》(GB19260-2016)规定,低地板城市客车后轮罩间通道宽度应大于等于500毫米,目前国内采用低地板门式驱动桥方案的车辆,后轮罩通道宽度普遍小于550毫米,而采用盘毂动力电驱动系统的“地铁巴士”,通道宽度最大可达到850毫米,使此前后轮罩间狭窄的通道变为“通途”。后通道打开后,车辆后部台阶也被取消,并实现了后轮后开门,大大减少了行车过程中车内安全事故的比例。同时前后轴之间完整的空间增加了车辆有效载客空间,使得运营企业可以用小车型提供更大的运力,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